一路哇哇叫玉山自虐行

2014.6.21-22
行前準備:輕量背包、登山襪、雙頭燈、雙仗、羽絨衣、帽子、手套、頭巾(可當口罩)、防曬乳、護唇膏、運動內衣、防水衣褲、氧氣瓶、止痛藥、綜合維他命(有紅景天,全家購買)、MP3及手機、乾糧(巧克力、檸檬乾、薯條、起士球)及主食(飯糰、包子、水梨、三明治)。




行前訓練:跑步6k,騎腳踏車40k,背背包走3樓10 mins/everyday



路線:


0621 19:30嘉義市→22:30塔塔加鞍部→13:17停車場→2:00登山口
08:20 排雲山莊→09:00出發→11:10 主峰→12:00→1:30排雲→14:00→18:11登山口


登山當然除了美景,就是享受那團體活動(當然,也有強者山林間獨來獨往),除了聯誼性質,通常行前訓練健行郊山時,就是磨合期,磨合誰走的快、誰走得慢,誰負重能力較差等等,雖然了解每人的步伐,隊伍能互相幫忙負重、調整速度,但除了自己,沒人能幫妳走完剩下的路,不寂寞但很孤獨。


繼第一次登百岳,兩年前的嘉明湖之旅後,就沒再登山,今年新年新希望,跟原登山夥伴約好,要來個至少兩天一夜的玉山攻頂,無奈抽籤住到排雲機率太低,正好另一群朋友提到正在抽玉山入園,來個熱血單攻,就一起報名申請,即使在申請時,據說被誇大、寫得好像我能參加鐵人三項,但最後結果還是只有候補的份,而一天二十個名額的限量組合,我還是候補到了,距離準備出發已經只剩下不到十五天。


登山這運動是這樣的,登爬的時間,絕不只有那一天、兩天、三天或更多天的行程,平時的體力訓練,健康狀況,都是取決能否登爬成功的變因之一,腳力、心肺功能騙不了自己,此外天候因素更是關鍵,另一個環節,就是一起登山的夥伴、嚮導,別以為登山就是買裝備、訓練、去跟回,人為因素是山友們「爬了就知道」的深刻感悟。

能一起登山的夥伴往往讓人「揪甘心」的,就是很有耐心、勇氣,不像其他運動,往往喜歡挑戰更強的人,提升自己的競爭力,登山卻能包容弱者,將經驗傳承,與腳力不好的人,一同提升。


所以這次登山的夥伴很有勇氣,願意陪我一起單攻,從一入山就是碎石路,中間有幾段是著名的「之」字路,排雲山莊前的「s」上升,不好爬,但不是最困難的部分,最困難的,其實是能否適應海拔2400公尺以上的稀薄空氣。

擔心爬不完就延長單攻的時間,一般登山建議凌晨4點爬就可以,我們1點就出發,氣喘吁吁的爬到孟祿亭,睡意襲來,夥伴要我「愛注意」,可能是高山症前兆(神志不清、腳打結),於是我一直仔細體會腦部、心肺的感覺,不過走到白木林、巨木林時,山際間露出魚肚白,曙光乍現,整個人跟沉睡的黑夜都甦醒了,吃過零食補充體力後,埋頭前進。
抵達排雲連忙找座位,讓痠痛的雙腿休息一下,但低溫環繞、原本因活動沸騰的體溫逐漸下降,抬頭看見晴朗無雲的藍天,鼓起勇氣攻頂。


經過十字指標時覺得還蠻身心舒暢的,未料剩下的1.7公里會這麼折磨人,不僅一路無止盡的陡升,陽光壟罩而玉山頂上卻只有矮灌木,無處遮陽,愈走不動,速度就愈慢,跟夥伴一方面要互相打氣,一方面又擔心風雲變色,幸好山嵐數次起落,始終無法升高遮蔽湛藍的天,我們看著倒數的公里數,「只剩400公尺了」夥伴大喊著,孰不知我腦海中一直浮現,之前一對姐妹因風勢強大,未拉好鐵鍊就摔死的報導。

同時,感受到膝腿間的痠軟,拉著鐵鍊的當下心裡os:該不該回頭?再次確定自己的目標,不應該輕易放棄後,吸了口氣再次踏上碎石坡,風大到屢次吹掉帽子,就只能倚靠山壁躲風,直到登頂,另一個驚喜─1歲半女娃兒,由父母帶上山,頓時真的無比羞愧,心想人家可是帶了個孩子來呢!但又很慶幸還好堅持攻頂,否則這山頂上的風景,在山下望穿秋水都看不到。

此時主峰上就五個人,這拍照著,自東峰又走來兩人,山友間互相寒暄後,彼此分開繼續自己的旅程,風起了,我們得趕著變天之前下山,果然抵達排雲前下了雨,幸好雨勢下下停停,腳痠了就休息一下,途中遇見山青互喊加油,山青開玩笑地說,我還要下山妳們不要被我追上,往往一句話又讓人精神振奮,繼續漫漫下山路,與夥伴累到無法交談,過了五點玉管處規定時間下山,千催萬催得,但幸好夏天登山夜來的晚,我趁著離登山口只剩500公尺,欣賞起玉山薊等路邊小花、植物,彌補凌晨摸黑前進,看不見的景色,在夕陽餘暉中回到塔塔加。


留言